(原标题:全棉时代残次品处置存疑,稳健医疗不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孟祥娜
编辑 | 胡芳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消费者对品质与安全日益关注的当下,企业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不久前,315晚会这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照妖镜”,无情地揭开了卫生巾、纸尿裤残次品“二次销售”的行业黑幕。稳健医疗旗下的全棉时代作为知名品牌,因卷入此次残次品外流、再利用风波,在舆论场激起千层浪。3月16日稳健医疗因此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3月20日下午,稳健医疗发布回复关注函的公告表示,公司并不知悉且未曾以任何形式参与报道所述违规业务,与涉事违规公司不存在任何交易往来及合作关系。
稳健医疗还表示,公司对残次料均按照《废品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残次料交由具备回收处理资质的回收主体处置,符合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然而,稳健医疗的回复并没有解释残次品是如何流入涉事企业的。这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质疑。
实际上,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正处于业绩承压、转型攻坚的关键节点。3月17日,在事件曝光后的首个交易日,稳健医疗股价开盘便遭受重挫,低开超8%,截至当日收盘下跌6.12%。
接下来,这场风波将给全棉时代和稳健医疗带来怎样的冲击?卫生巾领域频繁爆发质量危机,背后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1、“315”晚会曝光卫生巾、纸尿裤“翻新黑产链”
今年315晚会,令人瞠目结舌的劣质卫生用品黑幕被无情揭开。
晚会上,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恶劣行径被公之于众。
(图 / 央视网财经抖音官方)
该公司长期违规从卫生巾、婴儿纸尿裤厂家收购生产线上本应销毁的残次品与下脚料,工人将相对完好的挑出作为“二等品”,通过敲打恢复蓬松等翻新处理后,装入新包装袋售卖。
而品相更差、无法当“二等品”的则被打碎成原材料再次流入生产企业。在其车间里,地上堆满了各种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其中不乏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
为什么品牌的残次品会外流、被再利用,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原料采购和残次品处理。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都要进行切碎处理,才允许流出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315晚会并未曝光处理后的原材料又流向了哪些上游生产企业。
该事件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因涉及上市公司品牌,3月16日,涉事品牌自由点、好之的母公司百亚股份,全棉时代的母公司稳健医疗等收到了监管部门下发的关注函。
深交所要求稳健医疗自查并说明,公司是否知悉、参与报道所述违规业务,和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关联、合作关系;是否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残次品违规流通或者处置的漏洞等。
稳健医疗于3月20日回复称,公司并不知悉且未曾以任何形式参与报道所述违规业务,与涉事违规公司不存在任何交易往来及合作关系,亦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
同时,公司还表示不存在采购和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的情形。公司已经启动了全棉时代卫生用品防伪溯源码项目,实现一物一码不可复制,消费者扫码可追溯产品、工厂生产、原材料成份和相关检测报告等信息。
(图 / 稳健医疗公告)
即便公司声称按规处理残次料,但涉事企业确实有其产品残次品,稳健医疗的回复并没有清晰解释这些残次品是如何流入涉事企业的。这是否与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有关?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仅靠企业声明自身合规,而没有提供详实的可追溯证据链,很难让消费者完全信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需要建立在透明、可验证的信息基础上。”
有消费者向「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能让残次品和废料流出的企业,怎么能让人确信它的原料、产品是安全的呢?”
不过也有消费者认为,“他们自己的产品没问题,残次品被工人偷偷卖了,再包装成杂牌卖,担心质量问题的不买杂牌就行”。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实地走访了位于北京的一家全棉时代门店。店员称,全棉时代售卖的奈丝公主卫生巾是没有任何问题的,3.15晚会曝光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与全棉时代没有任何关系,公司将对其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公司的卫生用品残次品是如何流出企业的,店员没有回复,她表示,消费者可以通过全棉时代小程序、线下门店等官方正规渠道购买卫生巾、棉柔巾等产品。
(图 / 北京全棉时代实体店)
柏文喜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表示,消费者辨别产品质量优劣的途径,一是优先通过品牌官方旗舰店、大型商超等正规渠道购买卫生巾等产品。二是,应该警惕异常低价的产品,如果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30%,需谨慎购买。
2、卫生巾屡次陷入风波,这口“锅”谁来背?
实际上,近年来,卫生巾领域问题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权益与健康。
原材料上,不良厂商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生产环节,小作坊环境恶劣、偷工减料。流通销售时,假冒伪劣、篡改日期现象横行。
在柏文喜看来,卫生巾领域频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与利益驱动和企业管理缺陷有关,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违规操作,将残次品翻新销售或使用劣质原材料。一些知名品牌未能严格管理其供应链,导致残次品流入不法企业手中。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发现,稳健医疗旗下子公司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冈稳健”)就存在将边角料、残次品外售的情况。
根据稳健医疗2024年中报,黄冈稳健成立于2005年,占地55万平方米,是公司全棉水刺无纺布、棉柔巾、卫生巾和口罩、高端敷料产品的主战场。财报显示,黄冈稳健对于棉花杂质、边角料、残次品等外售综合利用。
(图 / 稳健医疗中报)
企业的外售综合利用行为如果管理不当,出现残次品流入市场并被二次利用情况,不仅会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也会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不过,根据稳健医疗2025年3月20日发布的公告,公司称对残次料均按照《废品管理规定》进行收集、分类、登记、切断等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残次料交由具备回收处理资质的回收主体处置,符合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利益,公司立即终止与回收主体关于卫生用品残次料处置业务的合作;第二,所有卫生用品残次料由公司自行采用粉碎或环保焚烧等方式销毁,并保存记录备查,杜绝其成为卫生用品原料源头的可能性;第三进一步完善《废品管理规定》,加强员工内控意识和操作流程的培训。
公司还表示,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地执行,内部控制运转有效。
这也说明,从原材料采购时对品质的严格筛选把控,到品牌管理中以精细运营塑造良好形象,再到生产流程中残次品的妥善销毁,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离不开企业的高度重视与高效执行。这无疑也给整个卫生巾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变革契机。
3、疫情后业绩滑坡,全棉时代“挑大梁”
眼下,稳健医疗踏入转型的“十字路口”,而全棉时代正是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力量。
稳健医疗以医用敷料起家,主要从事棉类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公司已从单一的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发展成为覆盖传统伤口护理与包扎、高端伤口敷料、手术室耗材、干湿棉柔巾、卫生巾、婴童服饰与用品等多领域的医疗、消费大健康企业。
(图 / 稳健医疗官网)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产品销量大涨,带动了公司的业绩增长。这一年,公司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至125.3亿元,同比大涨1.7倍。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38亿元,同比暴涨597%。同年9月,稳健医疗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了A股“口罩第一股”。
但在疫情红利消退后,稳健医疗业绩持续下滑,2023年营收81亿元,同比下滑28%,净利润同比大跌64.84%至5.8亿元,在业绩承压下,公司员工缩减了1928人,其中生产人员减少了1355人。即便如此,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还是同比下滑了74.25%。
业绩下滑,股价也坐上了过山车。截至4月2日收盘,稳健医疗报44.44元/股,较历史最高点跌超60%,市值也从曾经的700亿元左右缩水至如今的258.8亿元,蒸发了500多亿元。
在此期间,公司的第二大股东红杉资本旗下的红杉信远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曾三次减持公司股票,套现约11亿元。
公司也通过回购公司股票、高管增持、分红、大股东延迟限售股解禁等方式提升投资者信心,但大额分红大部分也落入实控人口袋。
稳健医疗自2020年上市以来,坚持每年分红,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4.678亿元。截至2023年末,稳健医疗的实控人为李建全,通过稳健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制公司的50.45%股权。上市至今,李建全累计获得分红金额约12.45亿元。
在医疗业务业绩承压的情况下,稳健医疗将希望寄托于全棉时代的消费品业务,它被视为稳健医疗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力量。
稳健医疗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6年,产品主要包括干湿棉柔巾、卫生巾、棉膜等无纺类消费品,以及婴童用品、婴童服饰、成人服饰、床上用品等纺织类消费品,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来拓展业务。
同时,公司还打通了线下门店、商超店铺与线上小程序、到家平台(美团、京东到家、饿了么等)间的流量融合与销售互通,提升经营效率与业绩。
近年来,全棉时代在品牌建设上,加大了广告与宣传费用的投入。2023年,公司的广告与宣传费6.5亿元,同比增长8.6%。同年,全棉时代官宣孙千为品牌大使,赵丽颖为家纺居家服饰全球代言人,借助明星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形象,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成效颇为显著。
2024年前三季度,稳健医疗消费品业务营收33.6亿元,同比增长13.7%,占比达55.4%,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其中,全棉时代“奈丝公主”卫生巾实现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消费品整体营收的13.7%。
(图 / Purcotton全棉时代官方微博)
但即使消费品业务实现增长,依然难以挽回稳健医疗业绩增长乏力的颓势。
央视“315”晚会曝光翻新卫生巾事件后,是否会进一步对全棉时代的销售情况以及稳健医疗的整体业绩造成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稳健医疗曾于2020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激发员工积极性,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计划覆盖董事、高管及其他关键人员。然而在后续执行中,业绩未达目标、部分激励对象变动等状况频出,使得该计划难以按预期推进。
2024年,公司发布新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在2025年-2027年三个会计年度,针对公司层面、医疗业务板块、消费品板块分别设置考核指标,各层面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触发值为13%,目标值为18%。
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稳健医疗营收仅同比增长0.99%。在当前品牌面临舆情风险,营收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未来三年,公司能否达成新设定的业绩考核目标,「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将长期关注。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成就双赢:深市上市公司“走出去”实现价值升级,“走进去”获海外资本青睐
央行北京市分行:截至9月末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