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重磅消息出炉!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市场一个普遍的观点称,在财年收官之际,选择增发国债的方式,并突破赤字率,这一财政举措的意图非常明显,即释放强烈信号,预示未来或将见到更多的积极政策,稳定全社会信心,短期权益市场有望向好。
短期权益市场有望向好
上述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时,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那么,此次增发万亿国债有何特殊性?对市场影响几何?
国盛证券表示,从历史上来看,此前我国有过3次年中增发国债、调整赤字,但均是在8月,本次在年末是最晚的一次。
第一次赤字率调整是在1998年8月,增发1000以长期建设国债,其中500亿当年计入中央预算、中央赤字规模由460亿增至960亿。
第二次赤字率调整是在1999年8月,增发600亿长期建设国债,其中300亿计入中央预算、中央赤字规模由1503亿增至1803亿。
第三次是在2000年8月增发500亿长期建设国债,全部计入中央预算,中央赤字规模由2298亿增至2798亿。本次则是在10月调整,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加到41600亿元。
“本次四季度调整是最晚的一次,且今明两年各用5000亿,有利于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基础,更凸显2024年稳增长决心,指向2024年大方向应会偏扩张偏宽松、偏刺激。” 国盛证券说。
国盛证券也认为,历史看,我国财政赤字率基本都是3%左右,高于3%的情况比较罕见(近一次是2020年定为3.6%),本次调整之后,今年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突破了非常规年份3%的约束,明显打开了政策的想象空间,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短期权益市场也有望向好。
此次,国债发行按照特别国债管理,且纳入赤字预算,这一点非常特殊。民生证券表示,过往常见情形为特殊国债不纳入赤字,例如2007年与2020年。说明这次国债发行,本可以在特别国债口径之下,不扩张赤字。然而这次增发国债,刻意扩大赤字,说明突破赤字率是当前财政的主动选择。“相较这次国债发行规模几何、用向哪里、撬动多少GDP,更重要的是这次增扩赤字带来的信号意义。”
债市表现有待观察
此次增发国债,增扩赤字,资金面压力可能会加大,债市表现有待观察。
民生证券称,鉴于这次增扩赤字,政策刻意释放积极信号,股票、商品和汇率,预计将给与积极的反应,债券市场影响则较为复杂。增扩赤字推高四季度利率债供给,短期内加大资金面压力,加上增扩赤字释放较为浓烈的关注经济的政策信号,债券市场表现有待观察。
“本次发行国债将加大资金面压力,债市也将承压,预计四季度大概率会对冲性降准。”国盛证券认为,由于9月以来特殊再融资债集中发行、税期等因素,当前流动性已经偏紧,9月以来DR007持续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央行近期也已连续3天进行了大额公开市场操作。
参考过去几轮赤字调整后债券发行情况,国盛证券预计本轮增发国债大概率还是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将对流动性进一步造成冲击,央行对冲性降准必要性增加。对债券市场而言,国债发行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面压力,预计短期可能有调整压力;中期来看,经济基本面仍是债市的核心变量,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修复情况。
从宏观经济来说,此次政策将利于明年的经济运行以及地方财政压力的化解。
粤开证券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但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的问题依然存在,增发国债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好的基础。
此外,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从债务管理看,增发国债后赤字增加并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的同时优化了债务结构。当前地方债务占比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区域存在风险,增发国债有利于从总体上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地方债务风险。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阅读:
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0年高位 日央行宣布进行计划外购债
房地产市场有积极变化!多指标单月环比大幅增长,销售指标环比增超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