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财经网专业财经资讯服务网站

债券

应建立国债资金使用项目专项审计制度

2023-10-28 | 分类: 债券 | 查看: 77213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提高到3.8%左右。

应建立国债资金使用项目专项审计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政部明确表示,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主要用于八个方面,以便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此次发行的国债由中央政府全部“兜底”到期偿还责任,而地方政府只管将这笔巨款负责用到位、用出效益就行。

  眼下客观经济环境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且地方政府目前本身债务压力较大,保民生等基本开销让不少地方政府财力捉襟见肘。此外,眼下与房地产有关的上下游产业、楼市等都处于低迷态势,股市在低位震荡,这一切都需要财政政策给予更大支持。

  不能否认,1万亿元国债在当下无疑为全社会注入了巨大的资金能量,虽然专门用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对房地产、楼市等作用有限,但经济内生动能决定,1万亿元用于投资,将产生巨大的金融外溢效应,也必将对相关产业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笔者认为,1万亿元巨额资金全部拨给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力争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坚决杜绝一切弄虚作假套取专项资金的行为,不让国债资金沦为“唐僧肉”。

  对此,应建立国债资金使用项目专项审计制度,将全国各地拟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的项目全面澄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所有重点恢复重建项目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获得专项国债资金的支持。同时,实行书记省长目标责任制,将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与地方党委政府政绩挂钩,提高地方党委政府抓国债资金使用的责任意识。对国债资金使用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国债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机制,消除监管真空,杜绝国债资金使用项目中的一切腐败行为,让1万亿元国债真正成为夯实民生工程和我国经济复苏的“激活器”,更能成为打破眼下经济僵局、助力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催化剂”,让1万亿元国债真正造福全国民众和子孙后代。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推荐阅读:

金地威新张晋元:营商环境是做产业园的首要考量 | 园区PLUS

上海银行起诉姚振华等相关方 追讨25.8亿元借款本金及利息

财联社债市早参10月20日 | 企业债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结束;新增专项债发行达3.56万亿,已逾九成

今日42只A股跌停 综合行业跌幅最大

德生科技前三季度盈利5113万元 加速推进数据产品落地

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破万亿!城投尾部风险或有望阶段性下行

1万亿国债增发 公募解读来了

突发!美国爆发重大枪击案,至少22人死亡,枪手仍在逃!美股期指加速杀跌

量化圈刷屏!头部机构二当家闹离婚?公司最新回应来了

新里程:剔除股权激励摊销费用 2023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42.67%

关键词: